2014年度中国科学院国际科技合作奖结果揭晓
2014年度中国科学院国际科技合作奖今日揭晓,本年度该奖项分别由Peter J. Stang教授和瑞典乌普萨拉大学Jan-Christer Janson教授获得,同时上述获奖专家的推荐单位——化学研究所和过程工程研究所也得到通报表彰。
“中国科学院国际科技合作奖”设立于2007年,旨在表彰和奖励在中科院国际科技合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高水平外籍科技与管理专家,促进中科院国际科技合作的进一步发展,加强中科院科技创新工作和“四个一流”建设,扩大中科院在国际科技界的影响。自2007年至今,已有22位外籍专家荣获“中国科学院国际科技合作奖”。
一、Peter J. Stang教授
Peter J. Stang教授是国际著名有机化学家,在物理有机化学、有机金属化学和超分子化学领域成果卓著,共发表论文500余篇,专著6部,是分子构筑与分子组装领域内论文被引用率最高的科学家之一。鉴于其杰出的学术成就和国际影响,Stang教授分别于2000年和2002年当选美国科学院和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2002年担任化学领域权威杂志《美国化学会志》(J. Am. Chem. Soc)主编,曾获美国国家科学奖和犹他州州长科学技术奖等众多奖项。
Stang教授长期致力于推动中美化学领域的科技交流与合作,并于2006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他在固体表面金属配合物分子的可控组装及调控研究方面,与中国科学家开展了深入系统的合作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如建立了对金属配合物分子进行实时、原位的检测,表征和识别的全新分析技术,开辟了金属配合物的二维可控组装的新方向。他与中国学者合作发表高水平论文27篇,其中,2009 年发表在美国《化学研究综述》(Acc. Chem. Res.) 杂志上的合作论文入选当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
三十多年来,Stang教授指导和培养了多名中国籍博士、博士后及访问学者,为中国科技后备人才培养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他的积极推动下,促成美国化学学会高层代表团在新中国成立后首次正式访华,推动了美国化学会与中国化学会、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学院等机构的交流与合作。
二、Jan-Christer Janson教授
Jan-Christer Janson是瑞典乌普萨拉大学教授,国际著名生物分离科学家,瑞典乌普萨拉皇家科学院院士。他发明的交联琼脂糖层析介质和层析柱,大规模应用于国际蛋白质科学和生物技术领域的研发和产业化,发表论著124篇,包括经典著作《蛋白质纯化》。
他热爱中国,自1980年起与中国同行合作,提升中国蛋白质分离纯化理论和技术水平;作为技术负责人,带领团队突破了乙肝疫苗、干扰素、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重组人血清白蛋白等蛋白质药物产业化的瓶颈并实现了规模化生产,产品成功用于国内临床预防与治疗,产值达数十亿元。
Janson教授担任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指导实验室建立了蛋白质分离纯化技术平台,发明了蛋白质的柱上折叠法;形成了蛋白质分离纯化抗失活技术;建立了新一代尺寸均一、高强度分离纯化介质制备方法,以上成果均实现产业化应用。截至目前,Janson教授与中国学者合作发表论文52篇,接受到乌普萨拉大学合作研究的中国学者41位,访问中国100多次,足迹遍布中国35个城市,来华讲座150余场,听众达2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