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丝路”国际科学计划召开2018年度工作会议
12月4日,“数字丝路”国际科学计划(DBAR)2018年度工作会议在云南腾冲召开。DBAR科学委员会委员、7个工作组和2个任务组联合主席及成员、8个DBAR国际卓越中心代表,以及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有关专家,以及来自28个国家的9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中科院院士、DBAR主席郭华东回顾了DBAR的发展进程,以及上一年度的主要工作进展,肯定了各工作组和任务组所取得的成绩。他表示,DBAR第一阶段(2016年至2018年)工作实施顺利,确立了工作机制和管理体制,包括:成立科学委员会,设立工作组、任务组和国际卓越中心,形成“数字一带一路”国际研究体系,发布DBAR科学规划书;通过明确愿景、目标、重点研究领域,DBAR以地球大数据为抓手、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建设地球大数据平台,使“一带一路”沿线区域受益,得到沿线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广泛认可与支持。郭华东认为,DBAR应以地球大数据为驱动,为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做贡献。
DBAR秘书长刘洁作DBAR年度工作报告,就2018年度工作进展和2019年度工作计划等进行汇报。DBAR科学委员会委员Massimo Menenti代表DBAR第一阶段评估筹备组就评估宗旨、目标和机制等作相关报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此次评估对DBAR未来的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有助于进一步完善自身体制机制建设,明确实施路线中的挑战与机遇,提升国际影响力和显示度。
会议听取了7个工作组、2个任务组和8个国际卓越中心的工作汇报。经DBAR科学委员会评估,“DBAR自然灾害工作组”为2018年度最佳工作组、“DBAR曼谷国际卓越中心”为2018年度最佳国际卓越中心。科学委员会还对DBAR第一阶段评估筹备组工作进行了审议,批准DBAR高山和极地寒区任务组转为工作组,并研讨了2019年度DBAR工作重点和方向。会议期间,中科院A类先导专项“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办公室主任闫冬梅对专项情况进行了介绍。与会专家认为,在“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专项支持下,DBAR将在提升地球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科技合作,加强面向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科技创新驱动等方面做出贡献。
会议对“一带一路”区域SDGs指标评估工作,与联合国机构及国际组织开展数据共享、人才培养,地球大数据应用案例研究等进行了重点研讨,决定将在地球大数据SDGs指标评估方法、地球大数据合作网络建设、SDGs评估数据库,以及地球大数据服务SDGs评估成功案例、“一带一路”SDGs指标评估结果知识分享等方向进行重点工作部署。
DBAR在2019年将加强以地球大数据作为技术促进机制的核心,服务SDGs,构建“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示范案例,以“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专项为支撑,以国际卓越中心为网络枢纽,以工作组和任务组为研究创新实体,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提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能力建设。